发布时间:2025-10-09 10:20:43 人气: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与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共同为新能源研究院铭牌揭幕。刘畅/摄
10月19日上午,复旦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在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揭牌成立。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徐华龙。复旦大学新能源研究院由赵东元院士任院长,汇集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等,形成了多支富有朝气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并组建了一支由高层次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平台服务队伍。他们来自于化学、物理、材料和生物系等学科研究领域,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从事材料、新电源、化石能源、光电转化和生物质能等领域的研究。
复旦建立新能源研究院,是满足国家需要,更是依据学科齐全和基础学科厚实的力量,将分散的学科优势,以能源材料和新技术研究为主线,凝聚研究力量。尤其在分子筛纳米材料和催化、电化学领域具有优势。
徐华龙说:“复旦大学物理化学学科、无机化学学科和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均是全国重点学科,活跃着一大批学有成就的研究人员,特别是在介孔分子筛和纳米材料合成技术和理论、催化剂合成和化石能源转化反应体系上,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显著成绩,解决当今化石能源的枯竭和替代等相关问题,其关键技术也是在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上,我们凝聚了在材料和催化研究领域的力量,形成创新团队进行攻关。”这些都为新能源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承担了一项由赵东元院士主持的新能源研究战略咨询项目,这对新成立的新能源研究院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新能源研究院是在科技部、上海市和复旦大学全力支持下成立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结合学科优势,针对国家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展开研究,节能减排就是其中的首要任务。新能源研究院设立包含能源战略和政策研究6个研究方向,包括:化石能源高效转化和新技术、高效储能材料、生物质能的转化技术、太阳能材料、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和节能技术等。
徐华龙介绍说:“以研究团队开展能源战略研究,设立关键研究方向,复旦大学在985计划二期,211工程三期均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结合国家科技部863重点课题,凝聚人力、物力进行攻关。”
当记者问到在我国科研领域学、研工作与产业结合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点,新能源研究院在与产业结合方面将如何开展工作时,徐华龙强调说:“产学研结合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步骤。复旦新能源研究院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这一关键点的落实;实际上在新能源研究院成立之前,复旦大学以先进材料实验室为科学创新平台,结合化学、物理和材料等院系力量和国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如上海华谊复旦工业催化与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天马复旦新型电源研究中心等,另外和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大型化工公司有密切项目合作,在研究过程中,注重项目进展节奏,发挥高校和企业的不同优势,优势互补,快速推进项目的进程。”
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利用成本不断攀高,门类众多的新能源纷纷亮相。复旦新能源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多个领域,针对如何做到涉及诸多领域,同时又要将其做精做专的问题,在资金和人员调配方面怎样有机结合时,徐华龙介绍说:“研究院依托先进材料实验室,以新型能源材料研究为切入点,在功能分子材料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研究力量,通过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能源、资源有效利用领域实现突破。这些研究点还是结合复旦学科的优势,凝聚力量,以针对相关领域存在关键的科学问题研究连接剂,在一个享有公共资源的平台上开展研究工作。在资金上设立开放性课题和重点课题相结合。”
新能源的发展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面临诸多的科学攻关和成果转化等问题。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新能源研究院成立之初便直接针对新能源领域的问题展开攻关。徐华龙坦言:“高容量电容器,生物柴油合成这些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的瓶颈在于高效储能材料和催化剂,因此我们项目攻关是结合了多股优势力量开展的。”
徐华龙同时表示,复旦大学新能源研究院虽设立在复旦大学,但是研究队伍和课题是开放的,它将以开放的心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家和团队在基地中开展工作。